Recipes
秋冬
1.提升免疫力
秋冬季節變化、流行性感冒易發生,維持正常作息、均衡飲食,疾病不易上身。
2.戴口罩
保持臉部溫暖,減少被傳染的可能
3.皮膚保濕滋潤
否則乾癢脫皮→抓→破皮→感染發炎→留疤
4.注意保暧
尤其是早晨起床時。養生之道強調順應四時,秋冬收藏,古書裡曾提到:「冬季,要早睡晚起並等待天明、要養精蓄銳、要去寒就溫。」建議民眾秋冬季節稍稍晚一點起床出門,也不要做太激烈的活動。
5.不少老人家在睡覺時,易出現小腿抽筋的現象;通常是因電解質不平衡所造成。小腿若抽筋,可以在睡前做拉筋運動,或是穿長襪睡覺,包住小腿肚,增進血液循環,就不會易抽筋。
6.可以多做深呼吸,吐出污濁的氣,吸進新鮮氧氣,進而改善肺部的氣血循環。(若該區空氣汙染嚴重則不建議如此)
7.過敏性鼻炎患者起床時,一吸到冷空氣就打噴嚏。因此,早上醒來不要馬上把腳踩在地上,應先把口罩戴上,讓鼻腔黏膜適應溫度再起床,就可以改善症狀。
8.氣喘、過敏性疾病的患者,若是能注意環境,減少過敏原的產生(棉被曬曬太陽),並做好保暖的工作,就可以降低疾病發作的機會。冬天適度走走,不要都不動。
補充營養品
1.綜合維他命
感冒消耗體力多,可以補充B+C,縮短病程,提升免疫力
2.魚油
血管軟化、穩定血壓
秋季進補:
2.蜀葵:滋潤氣管黏膜
3.一些緩解過敏的食材
冬季進補:
旨在藏熱而不是藏脂,藏熱應補腎水腎氣
1.冬蟲夏草:滋腎陰補腎水,促進血液循環
2.人參:補腎氣利腎陽,去寒就溫,促進血液循環
3.山楂:舒緩血壓
4.膳食纖維、酵素:助消化
5.適量食用利尿的食物:代謝多餘水份,有利血壓
6.紅景天:促進血液循環
小食譜 -雙紅保肝茶
材料:乾山楂300克、紅棗60個(10次使用份量)
作法:
1. 把山楂分成十份,每份配六個紅棗,一起放入茶包袋中。
2. 每次取一袋,滾水沖泡,燜二十分鐘後當茶飲,可以重複沖泡。
小提醒:痰多咳嗽、有口腔潰瘍的時候不要喝這款茶
慢性疾病患者注意
1.小心錯誤的飲食造成慢性病患的負擔
高熱量、高油脂及高鹽分的飲食,是慢性疾病患者秋冬飲食調配的大忌,尤其是各類的火鍋料理;另外糖尿病患則要特別注意遠離精緻食物、甜點、薯條等,易讓血糖急速上升的食物。
2.按時服藥
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的人,冬天時一定要按時服藥穩定病情,如果沒有把病情控制好,很容易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。
3.早晚量血壓
糖尿病等高危險群一般一星期量1次血壓就行,現在最好早晚各量1次,以免血壓過高,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。血壓最基本要維持在收縮壓130毫米汞柱、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下;若是過高,應休息20分鐘再量1次,如果2次的血壓都過高,就要服用降血壓藥物。
4.注意保暖
根據統計,中風的患者最容易在清晨發病,因為血壓在凌晨4、5點最高,若是在寒冷的冬天起來,溫差太大,就很容易中風。因此,冬天時最好不要早起,醒來時可以稍微賴一下床,讓剛醒來的身體熟悉周遭的溫度,再離開被窩。
5.延後晨運時間
平時有晨運習慣的老年人,千萬不要在清晨4、5點就出門運動,冬天時應延後到7、8點以後,等溫度上升一些,或是太陽出來再出門,以免溫差過大,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。
6.盡量不要泡湯
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泡湯,因為在忽冷忽熱的環境裡,很容易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。若非泡不可,只要泡手、腳就好,千萬不要泡到心臟;此外,起身時,動作要慢,以免一下子溫差過大。
懷孕媽咪注意
懷孕之後免疫系統有所改變,因此會比沒有懷孕的時候更容易被傳染感冒,罹患流感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,或導致早產等其他的問題。流感病毒每年都不同,所以不要以為去年接種過流感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。如果孕媽咪已經罹患感冒了,要等到痊愈之後才能接種流感疫苗。
流感疫苗很安全,不但可以幫助孕媽咪避免感冒,胎兒也能因此擁有抗體,這些抗體會持續留在胎兒體內直到他們出生後幾個月。孕媽咪適合接種的流感疫苗是用非活性病毒做成的,要避免含有活性病毒的疫苗。除此之外,在美國的孕婦和六歲以下的孩童都只接種不含乙汞硫代水楊酸鈉(thimerosal)的疫苗,乙汞硫代水楊酸鈉是一種含汞的防腐劑,可以避免細菌、黴菌孳生。目前有少數研究報導指出乙汞硫代水楊酸鈉可能會導致自閉症,雖然沒有有力的證明可證實這個理論,孕媽咪還是小心為妙。
對蛋過敏的孕媽咪也要特別注意,流感疫苗可能會引起對蛋過敏的人過敏反應,但那並不代表對蛋過敏的孕媽咪就不能接種流感疫苗,因為每個人對蛋的過敏程度不同,建議對蛋過敏的孕媽咪在接種流感疫苗之前先跟過敏科醫生談談。
秋冬’s diseases
總論:
當氣溫逐漸下降,人體需維持原本的機能狀態又得應付自然狀況的改變,相對使得維持原本的機能狀態能力下降,亦即免疫力降低,最快速影響的就是呼吸道防禦的功能減弱,容易引起一些呼吸道的疾病,如咳嗽、感冒、氣喘等;
再來就是因為天冷而使得身體微血管收縮,血液循環變弱,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誘發,而體溫維持不易的幼兒與老人,以及心臟病、高血壓性疾病患者更是首當其衝,所以應當注意四肢的保暖和充分的休息,也必須避免因寒冷兒緊閉門窗,造成空氣的不流通
無論中、西醫,都重視飲食的均衡、正常的作息、適當的運動及心理的調養,各項方面取得平衡,就是健康的不二法門,”預防勝於治療”強調出保健養生的重要,保健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平衡的健康狀態。
秋燥傷肺:感冒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好發不斷
1.咳嗽
秋天乾燥,喉嚨容易乾癢而咳嗽。
2.過敏性鼻炎
秋天時熱時涼,早、晚溫差大,讓過敏性鼻炎在早晚時,發作得厲害,會噴嚏不斷、鼻涕直流及鼻塞。
3.氣喘
秋天時熱時涼,早、晚溫差大,過敏體質除了過敏性鼻炎之外,氣喘也是好發的毛病。
4.上呼吸道感染(感冒)
晚秋入冬之後,氣溫乾冷,是病毒喜歡的環境,所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(感冒)的病毒會有所作為,包括黏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、擬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家族,所引起的症狀,通常比一般的感冒還要厲害。病人常有發燒、頭痛、全身酸痛及倦怠感,這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天然食材來提昇免疫力。
有些人在急性症狀改善消失之後,還發生所謂「病毒感染後症候群(post-viral syndrome),心情變得沮喪、憂鬱、容易疲累,也顯得無精打采,如此持續數週甚至數月。這時我們可以用一些舒緩焦慮的洋甘菊、聖羅勒來解除秋天莫名的「秋心」。
十月寒露霜降-冬季氣溫降低
心血管健康受挑戰!
1.室內外溫差大,四肢血管遇冷收縮,使得中央血壓升高,心臟負荷增加,增加腦溢血和心肌梗塞發作機會。氣溫下降時,會引起心臟冠狀動脈收縮,尤其在心臟血管已有動脈硬化狹窄處,更易受到寒冷天氣刺激而縮緊,造成血流不順暢,加劇心肌缺氧、心絞痛症狀。
2.國人講求冬令進補,一般印象中不外乎是薑母鴨、當歸鴨、羊肉爐、麻油雞、十全大補湯等,這些讓人感覺起來暖烘烘、熱呼呼的補品,卻也隱藏了高血脂、高熱量的危險性在裡面。重鹹導致了血壓升高,高熱量又導致了血脂升高。因此在補品的選擇上就必須相當注意,尤其慢性病患者,當然,善用藥膳飲食有助於補充在冬天易流失的熱量,提高人體的抵抗力,但也必須注意隨之而來的肥胖,以免造成身體多餘的負擔。
3.冬季體內水份蓄積較多,水份多即血量多,血量多即血壓高。
4.清晨5~9點,是血壓變化最大的時候。若是夜間血壓降太低,清晨又突然升高,就可能導致動脈粥狀塊的破裂,發生血栓,造成血管狹窄及阻塞,導致中風。
5.人在寒冷的天氣中,會因為寒冷而顫抖,身體會消耗能量以產生熱量,此時心臟工作量會加倍,而增加心肌梗塞發作機會。
6.冬季容易罹患呼吸系統毛病,如: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氣炎、肺炎與氣喘等,都會加重原有心臟血管疾病病情。
肌膚乾燥
停經後婦女皮膚乾燥問題是同年齡層男性的2~3倍
停經前:女性荷爾蒙使得(1)真皮變厚,利於保濕(2)皮脂腺分泌增加,不易乾燥
更年期:荷爾蒙減少,皮膚變薄、乾燥、沒有光澤。
四肢末梢供血不足,抽筋
氣候進入冬季,則四肢末梢容易供血不足並造成手腳冰冷,甚至是夜間抽筋疼痛難耐的狀況。
資料整理自: